为什么社会非常盛产空心人?空心人是指那些外表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内心很空虚,缺乏自我认同和人生意义的群体。具体表现呢,就是每天感觉都很丧,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没有人生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社会是非常普遍的。为什么?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之所以会空虚,就说明它形成一种强势的虚假自体。我们的社会的这种传统的权威教育模式就是批量的培养虚假自体的温床,就比方说我们上学的时候吧,我们被父母被老师去规训,分数就是一切,任何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无论你多么感兴趣,但就是不被允许,所以你不得不把自己热爱的感受给压抑下来,在最该去探索自我和世界的年纪被繁重的考试和学业给束缚,努力去成为一个好学生,乖孩子。
在长期的这种情感忽视之下,我们内心那些真正感兴趣的,也就是最真实的自我,它会被整齐划一的生活慢慢给消磨掉。既然想要的都得不到,那干脆就什么都不想要了。等长大之后呢我们也会继续沿用这种顺从的虚假自我模式,按照社会既定的标准活着。别人卷我也卷,别人结婚我也结婚,即使这些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是周围的人都这么做,你也被告知之这才是正确的路,所以你就一边抗拒一边努力去完成自己人生的KPI。这种矛盾的心理自然会让你内心的精神结构走向一个崩塌。而且更让人感到无力的就是,当你一路卷上来之后,你会发现上一代口中的生存哲学,比如奉献、奋斗、忍耐,在当今这个时代它似乎都失效了,那些过去成绩差的同学好像现在混的并不比我们差,即使我们再努力可能也无法过上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生活。于是你感觉自己过去的一切努力没有意义,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身份认同感,只能像个NPC一样每天重复着固定的生活,麻木,沉溺于手机互联网。因为只有这种虚拟的世界里,你才能找到一点存在感。
罗洛·梅在《自由的命运》里有句话,“当一个人丧生了存在感,意识不到真实的自我的存在价值,就会导致心理疾病。”所以我们应该警惕这种空心人的状态,因为他只会让你的人生更加消沉下去,并且带来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怎么改变?既然我们从小不被允许做真实的自己,但现在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个充满抱持的环境。就比方说确保生活中有1~2件不需要过多思考,只要做就能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儿。这些事情不需要看上去有多么高大上,任何能让你内心平静的事情都可以。因为只有当你那提醒感到平静的时候,你才能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去激活和强化真实的自我。还有一点我一直认为,人不必执着于去寻找宏大的人生意义,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很好,每天都能取悦自己,这个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